野鳥歸去來 —— 埔里鳥事隨談
野鳥歸去來 —— 埔里鳥事隨談

野鳥歸去來 —— 埔里鳥事隨談

撰文.攝影/喻榮華(南投縣野鳥學會理事長)

要談埔里的鳥,就不得不細說從頭,先來談談台灣的生態狀況。

臺灣鳥地方

數百萬年來的造山運動形塑了台灣山高谷深的多樣貌環境,偏巧她又位於許多生物南來北往的驛站,在冰河期的媒介下,「福爾摩莎」成為全球生物界的一顆耀眼明珠。台灣之所以稱為「寶島」,名副其實,當之無愧,無論植物、魚類、兩棲、爬蟲、哺乳類或是鳥類,就任何一個分類群而言,單位面積上都有著驚人的種類和數量。

尤其鳥類的豐富度,更令人刮目相看,全世界的鳥類大約有 11,000 種,而 3 萬 6 千平方公里的台灣,不包括離島,就孕育有超過 600 種的鳥類,就種類密度而言,排名世界第二,僅次於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。更特別的是:台灣特有種鳥類高達 29 種。我們不禁要說:「臺灣真是個鳥地方!」

位居台灣地理中心的埔里,得天獨厚,四面環山,屬盆地地形,海拔在 380 公尺到 700 公尺之間。雖是內陸型的地理環境,但地貌多樣,處處湧泉和瀑布,山水並茂,形成天然的生物良好棲息場所。此外,拜能高大圳開鑿之賜,引入穩定的農業,例如:紅甘蔗田、茭白筍田,也成為鳥兒南來北往的棲息選項。

從早年南投縣野鳥學會前輩們不間斷的例行活動、鳥口普查和繫放研究開始,30 年來,至今已記錄到埔里約有 200 種鳥類。

埔里人的天然後花園,10 隻手指絕對算不完,不論東西南北,通常 20 分鐘左右可到。例如:台灣地理中心碑、能高瀑布,觀音瀑布,彩蝶瀑布,中坑瀑布,水上瀑布,虎頭山,鯉魚潭……。走在步道上,映入眼簾的是濃密的森林和穿梭林間或溪畔的鳥與蝶;耳中聽到的是此起彼落的鳥唱;鼻中穿越的是陣陣不同的花香,身在清涼的森林芬多精中沐浴,這不是偶然才有的小確幸,而是可以隨時掌握的,濃濃的幸福感。


鳥浪自然奇觀

山林一趟來回,視季節狀況,總可以和 20~30 種以上鳥兒打招呼:紅嘴黑鵯、小卷尾、白耳畫眉、灰喉山椒、頭烏線、山紅頭、小彎嘴畫眉、繡眼畫眉……都是常見的共同生活的山林小主人;鉛色水鶇則是溪流的地主,而在不同的水域當中,隨著季節也會出現鷸鴴科、雁鴨科、鷺科的親水鳥族;蝴蝶、蜻蜓和豆娘也常趕來湊熱鬧,讓人驚喜連連。當然,我們人類也別忘了做個有水準的客人。

特別值得一提的是:位於埔里鎮西北方的籃城社區種植了大片的甘蔗田。每年清明節前後,成千上萬的黃鶺鴒、家燕和棕沙燕會在特定的甘蔗田集結。他們清晨會四散去覓食,到了黃昏,如果原本棲息的甘蔗田沒有被干擾的話,就會不約而同地由四面八方湧向同一片甘蔗田,夜宿於此。 

在牠們降落休息之前常常上演令人嘆為觀止的盤旋、分列式、以及層疊交錯的一波接一波的鳥浪,可以說是埔里鎮的自然奇觀。而且有趣的是,一般被視為留鳥的棕沙燕為何也在這個遷移時節和候鳥一起湊熱鬧,是有待解答的謎題。


四時失序的反思

鳥類輕靈的外型、鮮麗的色彩、曼妙的歌聲,在各式各樣的脊椎動物中,都是最讓人覺得親切可愛的一群。對於成長在科技日新月異時代的青少年朋友們而言,想要將心靈從冰冷的水泥叢林和虛擬的 3C 洪流中解套,最佳方法就是親近自然,而和自然結緣的最佳途徑之一就是──從認識鳥類開始,進而開啟豐富而多彩的自然世界。

動物們跟著時序而生活,人類先民也是如此,像布農族的板曆,刻畫著何時打獵,何時播種,都遵循著大自然的脈動。而今,時序,失序了,國際性的豪雨、野火、高溫、乾旱、海洋垃圾、入侵南極的塑膠微粒……環境傷害層出不窮。在這驚心動魄的崩毀當中,是否有你我的一份「貢獻」?

有句俗話說:「人若不照天理,天就不照甲子。」身為埔里人,也是地球人的我們,在欣賞、讚嘆大自然的同時,是否會憂心這些美好正在逐步消失?甚至有一天,生態失衡崩解,環境災難反撲,請問:你我的未來在哪裡?子孫的未來在哪裡?誰是歸人?誰是過客?從何處來?又能往何處去?

或許,我們該好好思考。

default